青海省省会,青海为什么那么默默无闻?

2022-02-12 09:09:00 百科大全 投稿:一盘搜百科
摘要从地图上看青海省在中国版图上是很大一块地方,面积约72万平方公里,占国土陆地面积的7.5%,面积仅次于新疆、西藏、内蒙古青海省省会。虽然青海省土地面积广袤,但是这个省份的确是长期没有存在感,也就是像题

从地图上看青海省在中国版图上是很大一块地方,面积约72万平方公里,占国土陆地面积的7.5%,面积仅次于新疆、西藏、内蒙古青海省省会。虽然青海省土地面积广袤,但是这个省份的确是长期没有存在感,也就是像题主所说的那样默默无闻,造成这种状况主要还是因为青海省特殊的地理环境、地理位置所决定的。

青海省省会,青海为什么那么默默无闻?

青海省省会,青海为什么那么默默无闻?

青海省省会,青海为什么那么默默无闻?

青海省面积虽然很大,但是常住人口却只有593万(2016年),也就相当于中东部一个地级市的人口规模,名副其实的地广人稀。地区经济生产总值也只有2642.8亿元(2017年),也只相当于东南沿海一个经济发达区县的经济规模。人口少、经济弱是知名度不高的重要因素之一,青海省和同样地广人稀、经济一般的新疆、西藏、内蒙古相比较,也缺乏自身的特色,这几个省区都是边疆地区,战略地位十分重要,青海则是没有这样的战略地位,青海虽然也是多民族省份,例如有蒙古族自治州、藏族自治州,回族、土族、撒拉族自治县,但是却没有主体性的少数民族,缺乏特色,不像其他民族自治区那样有鲜明的特色。另外青海人在历史文化上也是缺乏特色,毕竟古代这里的人口数量更少,没有大量的人类活动也就没有多少历史文化。

青海省的发展定位不是当经济强省,其优势也不是在此,青海省的优势在于生态环境。青海省有著名的青海湖,美丽广阔的可可西里,中华水塔“三江源”。这些地方都具有无可替代的生态价值,尤其是三江源地区不仅关系着整个中国的水文,也影响着东南亚地区的水资源。青海省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,一旦破坏,很难恢复而且影响深远,所以说青海省的发展定位就是要保护好这些地区的环境,这就是最大的贡献和最大的特色。

我们都知道环境保护工作最需要长期的默默奉献,这就意味着在不能发展大型工业,但是随着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深入人心,青海省的生态价值将会日益凸显,青海将成为生态富裕之省。如果认可这种的观点,请您关注我,继续奉献!

青海的汉族何时来到青海的?

村庄史是村庄的一部完整的历史回顾和写照,其中溶入村民各自独特的经验以及他们的喜怒哀乐。丰台沟村土族村民居多,村庄史的历史笔墨对其偏多。关于当地土族村民的来源,有多种多样的演绎版本。

青海省省会,青海为什么那么默默无闻?

祁姓是本村的大族,是村里最早的住户。

李姓土族是外来户,迁来的时间约三代人左右。李家是在清末从临近的互助五峰乡迁来,据说是家境贫困,投靠在丰台沟的阿舅家,后来素性定居下来。

王姓土族现有四户,也是外来投靠亲友,后来定居下来,至今已有三代人。

姜家是从互助沙棠川迁移而来,根子上是汉族,从叙述者(姜二爷, 70多岁)记事起曾听老人说过此事。姜氏还在三代之前确属汉族,后因家境贫困,兄弟二人流徙之此地,其父娶土族妇女为妻,生有四子,解放后改为土族。后代通婚都与土族结亲,精通土语。据说,丰台沟村的姜家还有家谱,与沙棠川姜家基本能衔接上。

比较有意思的是,同样根子上是汉族外来户的叶姓,虽与土族杂居,可是始终没有改变民族身份叶家在丰台沟上、下庄分布居住,有十几户,是村里的大族,仅次于祁姓。关于叶姓的来源,民间有如下传说:

据叶家老爷爷(八十多岁)讲,很久以前,有叶家兄弟二人从双树儿(今互助县双树乡)迁到班家湾。后来因为生计的缘故,兄弟之一到山后(今互助北山)谋生,娶妻藏族女子,家境从此逐渐好转,后在班家湾繁衍发展。

在青海地区的土族中有很大比例的汉族融入的现象。在他们的家族谱中记载着从哪里迁移而来的一些史事,很多是从南京、山西等地迁来。南京迁来的这些汉族大部分均为发配或流放、屯田驻戍;从山西迁来的部分移民是明清两代官方移民实边政策的后果,也有部分山西的客商来西北地区甘、青一带经商,后来与当地妇女通婚结亲而定居,其嗣后逐渐转为土族。因为汉族历来有修纂家谱的习惯,他们迁移到一个全新的区域后,也会续修家族谱以绵延家族历史,抑或凭着家族老人口述史的传承,由后人们重构本家族的渊源或记述族人迁徙的历史。

青海汉族来源传说中,较为普遍的是“南京珠玑巷”说。

传说在明朝洪武年间,有一年的元宵节灯会,一户人家在灯笼上画了骑着马的大脚女人,怀里抱着一个大西瓜,让路人猜测灯谜的意思。朱元璋一看不禁大为恼火,认为灯谜有意侮辱马皇后,一气之下拟了一道圣旨,将全巷子的居民发配到了地处边塞的青海。

元宵玩社火,因涉嫌讥讽马皇后而迁民到河湟的传说,是否确有其事?人们认识不一。据查,《纲鉴总论·广注明朝篇·杀京民条》有注说:“帝(太祖,即朱元璋)以元宵节谜,画一夫人,手怀西瓜乘马,而马后脚甚大。上曰:彼以皇后为戏谑。盖言淮西妇马后脚大也。乃大杀京民之不守本分者。”又据余继登《典故纪闻》载,镇南卫造官船,擅伐民间树木,被控。朱元祖命斩为首者,其余被杖,“谪戍甘肃”云云。[3]据芈一之先生考证,朱元璋正妻马皇后,乃宿州人氏,非淮西妇女也。而且据史记载,马皇后未闻貌丑脚大,而且在传说发生之前的洪武十五年即已去世。鉴此,此说属无稽之谈。关于河湟地区一部汉族的先祖源自南京结论的形成,是有一定的原因:

明朝初年经过多年的战争和变乱,特别是在西北地区人死的比较多,可谓十室九空,反映在经济上则较为萧条,于是大量向边疆地区移民屯垦或实边。当时的主要移民就是驻军,其来源之一就是珠玑巷。珠玑巷这一地点与明初的移民现象有关,当时在各地设有移民点,珠玑巷便是其中之一。很多人出去历经几代后不记得当初的祖源地,只记得当初派遣出发时的移民点,所以便有青海汉族祖源“南京珠玑巷”之说,此与许多山东人都记得祖源来自“山西洪桐县大槐树”的版本一样。

实际上,青海汉族移民的历史可以追溯得更早。秦汉时期,尤其是汉代,由中原向西北大规模的移民开始。汉武帝元狩2年(公元前121年),大将霍去病出征河西走廊,有大量汉人徙居河湟流域。自西汉大臣赵充国湟中屯田以来,大量汉人进入河湟地区屯垦戍边。及至明王朝,从南方大量汉人移民到青海,到清代仍有汉人源源不断从中原、南方迁徙而来。青海、甘肃地区汉人徙居的历史和年代久远,他们在这一地区长期与当地的世居民族和频繁变动、流徙的各族体间不断接触、融合,使民族总体分布格局形成了杂糅相处、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的大杂居、小聚居的居住格局。这种格局极有利于族际交流和有效接触,使得民族之间的文化互渗和文化影响得以发生。各民族文化间发生文化因子的相互采借、吸纳的过程,也是文化认同逐渐发生转向的过程,族群融合和文化融合也不断得以发生。

声明: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(图文、音视频)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。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联系 88888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