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潮,如何看待近年兴起的汉服风潮?

2022-03-28 17:27:37 百科大全 投稿:一盘搜百科
摘要所谓的汉服热。就是杀马特的变形风潮,屌丝青年标新立异、无良媒体起哄炒作、相关商家推波助澜。任何一个正常的社会,主流和骨干都是中年人。年轻人虽然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,但离如日中天还有一段时间。但是,年轻

所谓的汉服热。就是杀马特的变形风潮,屌丝青年标新立异、无良媒体起哄炒作、相关商家推波助澜。

风潮,如何看待近年兴起的汉服风潮?

任何一个正常的社会,主流和骨干都是中年人。年轻人虽然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,但离如日中天还有一段时间。但是,年轻人又是最在乎自己存在感的群体,他们最不喜欢被忽视,因此常常做出一些标新立异,甚至离经叛道的行为,来引起社会的关注。尤其是屌丝青年,除了年轻,什么资源都没有、什么优势都没有,特别希望引起社会的重视。杀马特的流行,就是这种心理的产物。

不过,杀马特造型毕竟不符合大多数国人的审美标准,也带有几分叛逆气息,不利于被社会主流接纳,同时也有可能触犯社会主流,遭到压制甚至打击。相比之下,汉服则优势明显。

一是师出有名。弘扬传统文化已成为政治正确,传统文化是个筐,什么都往里面装。所谓的汉服,本质上虽然不过是复古、仿古的戏服,但拉上传统文化这面旗帜,那就显得高大上啦。

二是相对安全。汉服原本就是古装影视剧和动漫游戏里的戏服,有相当的前期铺垫,虽然不伦不类,但毕竟大家都曾见过,不至于十分地大惊小怪。

三是容易接受。汉服的式样,不像杀马特造型那样光怪陆离,总体上不大出格,相对更容易被社会接受。

目前汉服虽然还是非主流,只有极少数小年轻穿着玩,但随着时间推移,估计会在一定范围内里流行。当然,汉服毕竟只是戏服,不符合现代审美,行动不方便,不会成大气候。

清末为何出现“暗杀风潮”?

【“祥说近代史”问答团队·祥哥】

风潮,如何看待近年兴起的汉服风潮?

提起清末革命党,相信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那一次又一次不成功的起义。

风潮,如何看待近年兴起的汉服风潮?

其实,与之相伴的,还有一次又一次不成功的暗杀。甚至可以说,革命党更热衷于暗杀,仅明确记载者就不下二十次,而且都是有组织的,当时人称“暗杀时代”。

风潮,如何看待近年兴起的汉服风潮?

风潮,如何看待近年兴起的汉服风潮?

人们比较熟悉的,是吴樾暗杀出洋五大臣,汪精卫暗杀摄政王等,后者更是天下闻名。之所以不成功,是因为不专业。比如,万福华刺杀前广西巡抚王之春(因他主张“割地联俄”)时,用枪指着他的脑袋大声说:“卖国贼,吾代四万万同胞行诛!”连开两枪,但一颗子弹没打出来!因为,这是把旧枪,撞针已经坏掉,而他竟然没有检查过。吴樾则因为火车对接产生震动,炸弹掉在地上爆炸。汪精卫就更可怜了,被一个因内急在桥边“释放青春”的路人发现,不过他因祸得福,摇身一变,成了大英雄,可惜终究为名所累,最后沦为汉奸。

风潮,如何看待近年兴起的汉服风潮?

风潮,如何看待近年兴起的汉服风潮?

那么,缘何在清末会涌起“暗杀”风潮呢?

风潮,如何看待近年兴起的汉服风潮?

有人说:为了革命呗。祥哥说:恭喜你,答对了!

风潮,如何看待近年兴起的汉服风潮?

暗杀,在中国是一种传统,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,最著名者,莫过于荆轲刺秦。“风萧萧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。”名动天下,世人皆知。尽管刺客与侠客有别,不过后人多有将其统称为“游侠精神”者。革命党人把这种精神融入到革命话语中,称:“共和主义、革命主义、流血主义、暗杀主义,非有游侠主义不能担负之。吾欲以此铸吾国民之魂。”他们公开在报纸上宣传暗杀,吴樾把名字改为孟侠,秋瑾则自称“鉴湖女侠”。注意,这时梁启超也主张暗杀:“使人骇,使人快,使人韵羡,使人崇拜”。

其次,中国古代社会是一种“人治”,或者叫做“贤人政治”,主要依靠“士”这一阶层来维系社会稳定。(钱穆把中国传统社会称为“四民社会”,即:士农工商)到了清末,这一阶层的感召力以及文化取向都已落后于时代。故而,诛杀这个阶层的代表——高官,被认为是推翻现行制度的一种有效方式。

第三,中国文化中还有一项传统,叫做复仇。比方说,杀父之仇,不共戴天。革命党人则把复仇观念运用到满汉矛盾中,大力号召排满,重新唤起汉族对扬州十日、嘉定三屠等悲惨记忆。

第四,俄国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。清末形成留日高潮,至1906年已经达到上万人。这些留学生大都心怀救国之志,而且非常激进,试图赶快找到一个救世良方。恰巧,这一时期俄国的无政府主义思潮传入日本,迅速受到留学生的普遍追捧。他们尤其欣赏俄国无政府党人采用的暗杀手段,向往“十步之内,剑花弹雨,浴血相望,入驺万乘,杀之有如屠狗”的痛快淋漓,也体会到采取暗杀方式的种种优点:“羡暗杀手段,其法也简捷,而其收效出神速。以一爆裂弹,一手枪,一匕首,已足以走万乘君,破千金产,较之以军队革命之需用多、准备烦、不秘密、不的确者,不可同日而语。”比起费时费力的起义来,既简单又快捷!

此外,如果从理论上加以分析,暗杀风潮其实与进化论传播也有关系。清末时,进化论已经风靡全国,很多人都喜欢划分发展阶段。革命党人就认为,革命事业的第一阶段理应包含暗杀这种方式。吴樾在《暗杀时代》中说:“夫排满之道有二:一曰暗杀,一曰革命。暗杀为因,革命为果。暗杀虽个人而可为,革命非群力即不效。今日之时代,非革命之时代,实暗杀之时代也。以复仇为援兵,则愈杀愈仇,愈仇愈杀。仇杀相寻,势不至革命而不已!予愿予死后,化一我而为千万我,前者仆后者起,不杀不休,不尽不止,则予之死为有济也。”“手提三尺剑,割尽满人头。”

当然,这与当时清政府对革命党人的大肆追捕和暗杀也有直接关系。

平心而论,暗杀风潮对于推翻清朝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,甚至要超过他们所做的理论宣传。尽管革命党人的宣传大都采用白话文形式,但在对民众心理冲击方面显然无法与暗杀相提并论。尤其是,实施暗杀的都是一批年轻人,他们抱着必死的决心,试图用鲜血和激情换得国家新生,可谓冲击力巨大。

不过,暗杀风潮也有不好的影响。民国成立以后,政治暗杀一直存在,像宋教仁案就非常典型,后来国共双方也都采取过这种方式。

一句话:暗杀,终归不是正途!

祥说:多少次炸弹爆炸,多少次血肉横飞,多少次生离死别,多少人献出生命,多少人不改初心,只为那看似遥不可及的革命愿景,而无数次的失败之后,终于迎来了那场充满偶然和意外,却又扭转了历史乾坤的武昌起义。

声明: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(图文、音视频)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。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联系 88888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