憨妻悍夫,为什么刘备不跟袁绍一起抗曹操?

2022-06-26 20:11:20 百科大全 投稿:一盘搜百科
摘要那山说三国:从小就喜欢听三国的故事,喜欢了解三国中的人,与三国中的事憨妻悍夫。小时候总是向大人提问,三国里谁的本领大,谁的战斗力最强?看电影也是一样,那时最喜欢看的是打仗的片子。小孩子评定一个片子的好

那山说三国:从小就喜欢听三国的故事,喜欢了解三国中的人,与三国中的事憨妻悍夫。小时候总是向大人提问,三国里谁的本领大,谁的战斗力最强?看电影也是一样,那时最喜欢看的是打仗的片子。小孩子评定一个片子的好坏,是以打仗的场面有多大,持续的时间有多长来判定好坏,最好的片子是从头打到尾。看完之后,大伙绝对都是赞不绝口。长大后顺着从前的疑问,去书中找到了想要的种种答案。言归正传,且听俺说道说道史书中对袁绍与刘备的盖棺之论。

憨妻悍夫,为什么刘备不跟袁绍一起抗曹操?

一、袁绍的显赫家世及功成垂败袁绍,字本初,汝南郡汝阳人(现河南省商水县)。东汉时期,“汝南袁氏”家族四代,从曾祖袁安开始,就有五人曾位居三公,可谓是权倾天下,显赫无比。

憨妻悍夫,为什么刘备不跟袁绍一起抗曹操?

袁绍就出生于这个政治世家,《三国志.袁绍传》中说:

憨妻悍夫,为什么刘备不跟袁绍一起抗曹操?

“绍有姿貌威容,能折节下士,士多附之……”

憨妻悍夫,为什么刘备不跟袁绍一起抗曹操?

《后汉书.袁绍传》也说:

憨妻悍夫,为什么刘备不跟袁绍一起抗曹操?

“绍有姿貌威容,爱士养名。既累世台司,宾客所归,加倾心折节,莫不争赴其庭,士无贵贱,与之抗礼,辎軿柴毂,填接街陌。”

憨妻悍夫,为什么刘备不跟袁绍一起抗曹操?

从史书记载来看,袁绍年青时,长得英姿威武,容貌非凡。他即有家族势力的支撑,又有他个人魅力的加持,天下豪杰志士都纷纷上门来拜访与他结交。这也充分说明了一点,在当时很多人眼里 ,袁绍是未来政坛的优质潜力股。

影视剧中的袁绍

既然袁绍名声远扬,他就难免会遭到当时权倾一世宦官集团的忌惮。因为袁绍结交的这些人中,有一部分是汉恒帝时期,被以“党锢之祸”罢官处理掉的一些人。这些人是和宦官集团对立中败下阵来的政敌,和他们掺搅必受其影响。所以,宦官们对他的猜忌,也是很有渊源的。

加上早前,宦官集团就以朝廷的名义招揽过袁绍入朝做官,目的一、是为我所用;二、是为就近监管。不过每次招揽,皆被袁绍找些理由给推辞了。

东汉末年豪横朝野的外戚梁冀被铲除,平时簇拥在皇帝身边的太监们,出谋划策最是得力。因此,外戚势力倒台后,宦官势力则迅速填补了朝中的权利真空。

汉灵帝时期,十常侍把持朝政。他们的首领大长秋赵忠在国家部长级会议上就放话。后汉书中赵忠有说:

“袁本初坐作声价,好养死士,不知此儿终欲何作?”

都乡侯.赵忠

这已是赤裸裸的警告意思。因此,袁绍的叔父太傅袁隗已是如坐针毡。他便私下忠告侄儿袁绍:不要再这样搞了,不然我们这个家族就会有灭门之灾。袁隗的担心不无道理,他早已看出袁绍的大志,迟早要掀起一场血雨腥风。后来袁隗担忧心悸的事得到应证,但杀他一门的不是宦官集团,而是西凉军阀集团的董卓,这已是后话。不过,袁绍听后仍然是我行我素。

袁绍做过一些小官,他因父母相继去世,以服孝为名,便辞职隐居了多年。中平五年时,朝廷设西园八校尉职缺,以此来招揽各世家的青年才俊,入朝为国效力。袁绍也听从叔父的劝告,做了佐军校尉。同他一起入职的还有一位和他相爱相杀的老朋友——曹操,也做了骁骑校尉。校尉一职大概相当于现代集团军师长的级别吧。

袁绍出仕不是随意的,他是有备而来。何太后的兄弟何进做了大将军,因此,袁绍看到了希望的曙光。顺理成章,袁绍也就成了大将军何进的得力助手。他积极游说大将军要趁早处理宦官集团,以免步前朝大将军梁武的后尘。可惜何进终是屠夫家世的见识,不是杀伐决断之人,在关键时刻,被宦官集团反戈一击中伤命,还是步了前朝梁武的后尘。

影视剧中大将军.何进

何进死后,袁绍表现出巨大的勇气与才干,积极联络同僚与军队,扑灭了此次政变,共杀死宦官两千余人,至此东汉末年的宦官集团,被铲除殆尽。但是,也由此也打开了东汉末年的潘多拉之盒。

当初大将军何进在拥立新君问题上,怕自己搞不定宦官集团,所以就密诏各路诸侯进军首都,逼宦官们就范。结果宦官们表面就范,临了又反戈一击,把何进给灭了。随后,袁绍又把宦官们给灭了。但是,接受胜利果实的,却是趁虚而入的西凉军阀董卓。

同样在拥立新君问题上,袁绍和董卓意见相左。袁绍意欲刺杀董卓,事泄后逃走,却连累了在洛阳的袁氏一门,被董卓逮捕后斩杀干净。

影视剧中 太师.董卓

袁绍逃出后,在初平元年,从渤海郡起兵,与各路诸侯会盟讨伐董卓,被推举为盟主。因各路各有盘算,讨伐不力起纷争,随之讨董势力瓦解。后来朝中生变,袁绍退及燕南,经营冀、青、幽、并四州,成为董卓死后最大的一方诸侯。

可惜袁绍没有战略眼光,没有听从谋士沮授的建议,去挟天子以令诸侯,被曹操慧眼独具所得。袁绍少年得志,本可以呼风唤雨,割据一方。奈何他得志后,一个失误接着一个失误,终被魏武帝曹操所灭。

后汉书.袁绍传中有此评价:

“绍外宽雅有局度,忧喜不形于色,而性矜愎自高,短于从善,故至于败。”

二、刘备的屌丝逆袭成功之处刘备,字玄德,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。涿郡涿县人(今河北省涿州市毗邻

于北京市大兴区、房山区),祖上做过地方小官,后因爵位不显,逐渐沦落为走夫私贩的地步。

三国志.先主传中说:

“先主不甚乐读书,喜狗马、音乐、美衣服。身长七尺五寸,垂手下膝,顾自见其耳。少语言,善下人,喜怒不形於色。好交结豪侠,年少争附之。”

影视剧中 汉昭烈帝.刘备

刘备年青时,虽然很穷困,但是很有带头大哥的风范。不但结交了生死一共的关羽、张飞 ,也结识过一些地方官员。刘备少年时与同宗刘德然、公孙瓒等,一起求学于时任九江太守的卢植为老师,由此,也搭建起了他人生中第一个阶梯。

显赫的出身却抵不过现实的残酷。但是刘备深信自己骨子里的高贵,从而凭此信仰,也凝聚发挥了他一生的德行与力量。“穷且益坚,不堕凌云之志”,用这句话来衡量刘备如量身定作般准确,因为他用一生的践行都在证实,他向理想的光辉处正在阔步前行……

灵帝执政后期,黄巾军四起,各州郡长官校尉各举义兵。刘备也率其属下,投靠校尉邹靖军中,因讨伐黄巾有功,被赐予除安喜尉一职。

黄巾军被扑灭以后,刘备因有军功,被朝廷授予县令一职。东汉末年政治腐败,官场更是堕落不堪。刘备在职期间,也是深受其扰。

当时官场奉行卑躬屈膝。一位省里来的官员,在公事上百般刁难,刘备本想找这位督邮大人解释解释,但他不屑于官场的潜规则,结果碰了一鼻子灰。刘备是有英雄底色的人,那能吃这等小人逞志的亏。直入,将其打到在地,用绳捆绑好,驱马来到县界。本想一刀结果了事,这时督邮大人再也没有了官威,像落水狗一样苦苦哀饶。刘备将县印挂其脖子上,扬长而去。

之后军阀混战,刘备辗转不定,有协助好友公孙瓒,守边对抗袁绍;有陶谦病危,受其委托代领徐州牧;后与吕布战,败,投曹操。后又离去,投荆州刘表对抗曹操。总之,创业不易,过得就是混战的日子。

不过,刘备有一种常人无法企及的东西,那就是具有败不馁,不认输,坚韧不拔的意志。正是这一种内在的东西,让诸葛亮被其人格魅力深深吸引而折服,由此揭开了三国之前幕。他们这段君臣和谐的关系,被历代传为千古佳话。

诸葛亮身居南阳,他了解时世。曹操身边谋士如云,他去了似支流入海,所以他不愿;孙权国内江东豪门居上,他去后如植种于荫下,所以他不甘。其他诸侯更不入他的法眼了。

与其说,诸葛亮深受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;不如说,诸葛亮经审察后深信刘备的德行,可以君臣一心,携手共创伟业。

沧海横流中,君在择臣,臣也在择君。

由此,他们展开了“隆中对”的蓝图……

蜀汉丞相.诸葛亮

三国志陈寿评价刘备:

先主之弘毅宽厚,知人待士,盖有高祖之风,英雄之器焉。及其举国讬孤於诸葛亮,而心神无贰,诚君臣之至公,古今之盛轨也。机权幹略,不逮魏武,是以基宇亦狭。然折而不挠,终不为下者,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,非唯竞利,且以避害云尔。

结论袁绍与刘备出生与生存在不同的背景之下,他们几乎是不存在同一个精神轨道的上的人。哪怕他们都是品行不错,因价值观的不同 ,就无法志同道合,携手前行。

袁绍素有大志,早有代汉自立之心。刘备自认自己是高祖之后,汉朝的传人。有匡扶大厦将倾之心,也有意图大汉中兴之志。可以推论一下,以袁绍的胸襟局量,能不能容得下刘备的干云之气?以刘备的英雄才干可不可以屈居于袁绍的外宽内忌之下?

答案是:不可能!

孔子曰:

“可与共学,未可与适道;可与适道,未可与立;可与立,未可与权。”

声明: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(图文、音视频)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。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联系 88888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