剃刀党真实历史,历史上真的有李卫这个人吗?

2022-07-08 08:38:09 百科大全 投稿:一盘搜百科
摘要历史上是真的有李卫这个人,他与田文镜、鄂尔泰并称为雍正皇帝的三大宠臣,历经康熙、雍正、乾隆三朝,是清朝知名的能臣剃刀党真实历史。李卫,字又玠,江南铜山人,出生于康熙二十六年(1687年),家里条件非常

历史上是真的有李卫这个人,他与田文镜、鄂尔泰并称为雍正皇帝的三大宠臣,历经康熙、雍正、乾隆三朝,是清朝知名的能臣剃刀党真实历史。

剃刀党真实历史,历史上真的有李卫这个人吗?

剃刀党真实历史,历史上真的有李卫这个人吗?

李卫,字又玠,江南铜山人,出生于康熙二十六年(1687年),家里条件非常优越,是当地大户。

剃刀党真实历史,历史上真的有李卫这个人吗?

李卫不是读书的料,识的字也不多,他的官是买的,康熙五十六年(1717年),李卫家里出钱给他捐了个员外郎,他的运气不错,不久后就进入京城做了兵部员外郎,后来他还任职了清廷的户部郎中。

剃刀党真实历史,历史上真的有李卫这个人吗?

任职期间,李卫较为尽职,即使亲王犯错,他也不放过,对于权贵也是一视同仁,因而受到还是亲王的雍正的赏识。

剃刀党真实历史,历史上真的有李卫这个人吗?

等到雍正一登基,李卫的官职就如坐火箭般蹿升了。他先是被任命为直隶驿传道,未到任又被改任为了云南盐驿道。雍正二年(1724年),他又升任为云南布政使,一年后,又被提升为浙江巡抚。雍正四年(1726年),李卫兼任两浙盐政使,掌管盐政。雍正五年(1727年),雍正又升任他为浙江总督,从他入朝为官算起,这也只是过去了十年,如果从雍正上位算起那就更短了。

一个五品的员外郎用十年时间成为一品要员,除了皇帝的赏识外,自然是与他的个人能力分不开的。李卫的为官经历可以看出,他擅长处理盐政,在盐务上颇有建树。在两浙时,他大力打击私盐贩子,保障了浙盐销路,他还注重修理海塘,因而在当地的名声很是不错,抓捕盗犯方面他也很有一手,传说中的知名武林高手甘凤池就是栽在他的手里。

雍正七年(1729年),李卫被加封为兵部尚书。雍正十年(1732年),他又被任命为署理刑部尚书。也是在同年,李卫被朝廷任命为直隶总督。任职期间,李卫不改本性,对不法的权贵,极力抨击。鄂尔泰的弟弟步军统领鄂尔奇在任上徇私枉法,鱼肉民众,李卫上奏弹劾,受到雍正奖励。

乾隆登基后,李卫的待遇也是不错。乾隆元年(1736年),李卫被朝廷任命为裁营田观察使,兼管直隶总河。在任上,他也是很尽职,处理得井井有条。乾隆二年(1737年),诚亲王府护卫库克犯法,与百姓争地,李卫上奏再次弹劾,后彻查属实,受到乾隆的嘉奖。乾隆三年(1738年),李卫又弹劾河督朱藻贪污受贿以及朱藻的弟弟朱蘅干预赈灾,朱藻兄弟两人最终因此获罪。

然而,不久之后,李卫就病倒了,乾隆特地派了御医去诊治,最后收效甚微。当年(1738年),李卫因为病重而去世,享年为五十一岁。乾隆帝对李卫不薄,按总督例厚葬了他,赐予他谥号“敏达”。

李卫的后代也都混得不错:长子李星垣,官至两广总督;次子李星聚,官至福建延建邵道;三子李星灿,官至州判;四子李星宿,官至湖北督粮道;五子李星福,官至两江后补督阃府。孙子中李光文做过福建台湾南路参将、李光第做过墨营守府敕授武德骑尉、李光普做过广西信使督巡检。

答疑人: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《夜狼文史工作室》特约撰稿人:菊花茶

正史中,三国真实的兵力如何?

剃刀党真实历史,历史上真的有李卫这个人吗?

对于三国时期,各国人口、兵力等基本的数据统计,没有确切、统一、令人信服的资料。

剃刀党真实历史,历史上真的有李卫这个人吗?

不过,像《三国演义》一弄就就是百万大军的说法,绝对是不靠谱。

剃刀党真实历史,历史上真的有李卫这个人吗?

整个三国时期,三国一共的兵力恐怕就在一百万左右,最多时也不会超过二百万。

剃刀党真实历史,历史上真的有李卫这个人吗?

根据零散的资料,先大体看一下。

据钱穆《国史大纲》的说法:

蜀灭亡时,户数是28万,人口是94万。内带甲将士10.2万,占全数的九之一。

吴亡时,户数是53万,人口是230万。内兵23万,占全数十之一,吏3.2万,后宫5000人。

魏平蜀时,户数66.3万,人口是443.3万。

三国合计,户数147.3万,人口767.3万。

这里没有提到魏国的兵力。

我看了一些相关的资料,大都以蜀、吴灭亡时的资料为主要依据,只是解释不同。

看一下《三国志·后主传》注引王隐《蜀记》记载:

刘禅又派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簿,领户二十八万,男女九十四万,带甲将士十万二千,吏四万人。时蜀汉炎兴元年,即263年。钱穆的数据,恐怕来自于王隐的记载,只是把带甲将士算在了人口之内,没有提及官吏人数。

但我还是认为,带甲人数及官吏人数,在人口数之外。吴国也是这个情况。

但对于题主这个问题,可以抛开这个争议,只关注兵力人数。

著名史学家梁方仲在其著作《中国历代户口、田地、天府统计》中认为:

魏 : 户数 103万, 人口443万, 兵 60万

蜀 : 户数 28万, 人口 94万, 兵 10.2万

吴 : 户数 52.3万, 人口230万, 兵 23万这一研究成果,是目前主流认识,教科书一般采用这个说法。

这一数字,蜀汉是灭亡时也就是263年的数据,吴灭亡是在280年,西晋时期。时间上不同。

但据《晋书》之《地理志》记载:刘备章武元年(221年),其户二十万,男女九十万。

经过四十多年,蜀汉户数变化较大,但人口数没有很大变化。

因此,从蜀吴灭亡时的人口、兵力,基本可以推知三国时期,各国的兵力情况。

我认为,之前的兵力一般会比灭亡时的兵力多一些,但不会多很多。

不管三国的兵力是否在人口数之内,各国兵力占人口的比例都很高。蜀吴在10%左右,魏国居然是13.5%,魏国基本是每户一兵的程度。

先看一下蜀国的情况:赤壁之战后,刘备大约接受了五六万刘表原有的部众,三万由关羽统领镇守荆州;两三万由刘备率领入蜀。我在其他问题回答时详细论证过这个数据,因为没有明确的史料佐证,此数据是我的分析推算。

益州牧刘璋如果有十万兵力的话,刘备占据荆、益后,兵力达到十五六万。

汉中之战,刘备除掉关羽守荆州的三万,留二三万镇守益州其他战略要地,能够与曹操对峙的兵力最多在十万。

曹操估计也会在十几万的兵力上,另外与东吴的边界线较长,东吴势力更强。曹操没有二三十万防御孙吴是不可能的,同时还要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。

最后双方消耗都很大,即便刘备损失1/3,也会减少三万多的兵力。

襄樊之战,关羽三万兵力全部损失,夷陵之战,刘备三万多兵力至少损失两万多。

等到诸葛亮接手时,蜀汉兵力大约在七八万左右,不会超过十万。

经过诸葛亮五年的休整,最多时兵力也就恢复到十万左右。

我一向认为,诸葛亮北伐兵力就在五万左右,不会超过很多。毕竟江州、夷陵、成都等方向都需要驻兵,这个不能总唱空城计吧。

再看一下吴国的情况:

赤壁之战,周瑜提出要五万精兵抵抗曹操。孙权说:五万一时难以凑齐,先调集了三万精兵做先锋,孙权继续调集兵力做后援。

周瑜与程普就带领这三万精兵以及刘关张带领的二千人马,打败了号称八十万的曹操。

其实,当时曹操的人马恐怕在二十二三万左右。

理由是刘表占据荆州,带甲十数万。曹操南征刘表,没有十几万是不可能的。演义 说周瑜为孙权分析曹操势力,说从北方带来十五六万,这事靠谱。再加上刘表江北驻军及水军六七万,大约有二十二三万。

夷陵之战,刘备带领三万多人马,加武陵蛮夷沙摩柯带来的一万多,大约五万人马;孙权派给陆逊五万人马,就击败了刘备。

就三国时期的兵力来看,虽然说是兵士,真正具备战斗能力的要少很多。

那时候,运输粮草是个大活,不仅需要运送,还需要部队保护,这就占据了很大兵力。

汉中之战,就已经把刘备搞得“男战女运”的程度。

在本土作战还好一些,进入敌国作战,粮草的供给就是个大问题。

就算是一比一的比例,刘备的五万人马,能有多少兵力投入战斗。反观陆逊那五万人马,后勤保障就好多了,毕竟在吴国境内。这也是刘备失败的原因之一,绝不是陆逊一把火就可以把刘备五万大军全部烧死了。

再参照看一下官渡之战:

袁绍动用十万大军,曹操就约两万左右。

没有资料说明双方后勤保障的力量对比。但可以想象,袁绍已经离开冀州较远,需要大量的兵力运输、保护粮草的补给;曹操虽说是两万兵力,如果再用一部分去运粮,再抽调五千精兵偷袭乌巢,那么官渡方面还有几个人在把守呢?袁绍还不能攻破,实在也说不过去了。

比较可能的解释,就是曹操两万是全部投入战斗的兵力,不包括战斗辅助人员;袁绍的十万大军,包括后勤保障人员在内。

就犹如淮海大战,我方是八十万打败了蒋方一百二十万。有资料说,仅仅为我军后勤服务保障的民工就有二百万,而蒋军这一百二十万人员一定包括后勤保障人员在内吧。

这是我所理解的三国时期的各国兵力的情况分析,敬请大家指教。

TAGS: 李卫  雍正  剃刀  历史  铜山  康熙  尔泰  乾隆  
声明: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(图文、音视频)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。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联系 88888@qq.com